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于学军: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治理结构,“亚洲国家可效仿欧元模式,建立一种亚洲货币”

  • 房产
  • 2024-12-26 12:38:10
  • 47

专题:2024第九届新金融论坛

  2024第九届新金融论坛于2024年12月26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全球秩序重构与中国金融力量崛起。原中国银保监会副部长级干部、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出席并演讲。

于学军: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治理结构,“亚洲国家可效仿欧元模式,建立一种亚洲货币”

  于学军在演讲中表示,在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仍然未能找到国际贸易不平衡、货币不稳定、金融治理不科学的解决方案。

  对此,他建议,未来亚洲国家可效仿欧洲创设欧元的模式,建立一种亚洲货币,以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治理结构。

  “这是一项建议,也是一个愿景,如果未来能够实现的话,相信全球将会逐步形成三种主要货币,美元、欧元、亚元三分天下,三足鼎立,大约各占30%左右,从而构成三角三边的平衡结构,使国际货币体系、金融治理更加合理、稳定;再配有英镑、加元、瑞士法郎等一些主权货币,会更加全面、平衡、完善。在这样的结构体系下,相信可以减少或避免货币一家独大而形成的金融不稳定,更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他说。

  于学军指出,长远来看,国际货币体系、金融治理结构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础上组建世界中央银行,创造全球公认的储备资产,发行世界货币。

  “这种构想实际上在1944年讨论布雷顿森林体系时就曾提出来过,说明这始终是困扰全球金融治理的一个重大问题。这相当于把欧洲央行的模式照搬复制到全球实行。到那时,相信国际货币体系、金融治理结构才能真正走向大同。”他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再过五天,冲突不断2024年就将过去,本次“2024第九届新金融论坛”的主题很宏大,叫做“全球秩序重构与中国金融力量崛起”,并涉及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等问题。根据这个主题,我主要讲三个相关问题。

  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历史特定条件下的产物,虽然后来宣告失败了,但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全球的治理体系。这个体系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1944年建立的,至今已走过80年的历史,近几年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已很少提起,的确感到是很遥远的过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确定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同时美元与黄金挂钩,当时的兑换比例是1:35,即1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其他国家的货币再与美元挂钩,美国并承诺以固定价格兑换黄金,就是说:只要你手里有35美元,就可以到黄金窗口兑换1盎司黄金。当时美国拥有黄金储备5.71亿盎司,按每盎司35美元计算,约合200亿美元。少吗?按今天的眼光来看,的确很少,200亿美元怎么能够承担起世界储备货币的全部责任呢?这也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行并导致最后失败的关键原因。但是,当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却占到全球用于货币黄金的三分之二以上,应当说也不少,按现在每盎司大约2600多美元计算,约合1.5万亿美元。

  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个固定结构的体系,问题也由此产生。即以黄金储备为货币发行基础,同时又固定黄金的价格,而黄金的资源、开发极其有限,约束性很强,这就意味着货币基础难以根据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扩大的实际需要而不断扩张,用以满足自然的流动性需求。同时,由于对各国的汇率安排也基本上是个固定板块,而现实世界的各国经济增长却千差万别,无时不刻处于此消彼长之中,所以这种固定板块也难以适应全球经济、贸易增长的实际变化。由此,我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曾有过一个比喻:这就相当于孩子在不断长大,而给他穿的衣服却大小固定不变,那么有朝一日这衣服非被撑破不可。

  这个制度设计的结构性缺陷明摆着,不是我们用今天的目光审视,它显然行不通;就是当时在设立时,实际上也存在众多的质疑。后来最有名的就是“特里芬两难”:如果美国不通过支付赤字输出美元,那么国际贸易就会因为缺少融资手段而停滞不前;如果美国继续提供所需要的流动性和国际储备,那么最终会导致美元过剩,从而人们不再把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其实,当年特里芬教授已经把问题看的和说的很清楚、很深刻了,至今我们都是面临这样的“两难”问题,明显是个悖论。

  既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缺陷,当时也有人明显地看到了这一点,那么为什么又推出这样一种体系呢?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就是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是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具体有这么几个关键因素:(一)二战前美欧等主要国家均以黄金为货币基准,实行所谓的“金本位制”,其中美国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是在1934年确定的标准;(二)二战中国际货币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当时亟需设立一种相对固定的货币体系来稳定全球金融治理;(三)二战后美国占有全球用于货币黄金的2/3以上,经济实力强大,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当时美国人口占世界的5%,工业产出约占40%,进口占15%,出口占20%,并且长期保持贸易盈余。

  当然,随着美国过度使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权,即“美元特权”,很快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造成美国黄金储备的大量流失,于是在1971年8月美国单方面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从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等于失去基石,也即意味着该体系的破裂,甚至认为从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复存在。这是许多人的看法。

  我过去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后来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美国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并不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全部消失,至今全球金融治理实际上仍然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计当中,大的框架并未改变。体现在:美元仍然是全球金融体系当中的基础和中心,无论从贸易、结算和储备等各个方面来看,美元都占据主导地位(各种用途都占60%以上),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强国,“美元的过度特权”仍在,并且进一步工具化、武器化。而这些正是二战之后美国的霸权地位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格局,至少并未发生根本的结构性改变。所不同的是:美元兑黄金崩溃之后,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全球贸易总额成倍增加,经济全球化,货币发行更加扩张。出现的唯一较大变化,是1999年欧元正式诞生,成为全球第二大国际货币,对国际货币体系带来一定的潜在影响。

  第二,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根本性问题,至今未能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全球治理的难题。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终结美元兑换黄金时,财政部长叫康纳利,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当时他主要是针对欧洲讲的,但至今这个问题却影响到全世界,即不仅没有得到破解,而且更加扩散了。其基本的逻辑是:美国可以无限量扩张美元发行,在全世界流通使用;美元是石油、天然气、粮食、矿产等大宗初级商品的定价货币。

  美国根据国内的经济周期进行宏观调控,时而收紧,时而放松,这就造成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流动性产生潮汐效应,并由此极易形成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危机,进而冲击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而同时美国也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那就是其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出现所谓的“双赤字”,连带产生高额的财政赤字和庞大的公共债务,长久看不合逻辑,难以为继;但现实中却长期持续,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之前,2006年美国政府的债务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金融危机导致债务急剧膨胀,到2011年就将债务上限拔高至14.3万亿美元;新冠疫情爆发之后,2020和2021年美国又将债务限额快速上调至22万亿美元和31.4万亿美元,现在实际债务已突破36万亿美元。最近,当选总统特朗普着眼于明年重新执政,又呼吁国会提高债务上限,甚至提出永久废除债务限制。

  这些问题在不断地重复当中,自1971年之后的50多年来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我认为,在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实际上我们仍然未能找到国际贸易不平衡、货币不稳定、金融治理不科学的解决方案。显然,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全球各方,所以在一些国际会议上经常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比如卢拉新当选巴西总统之后,就想不通各国为什么非拿美元结算?他问用自己的货币不行吗?并且提出在拉美11国设立共同货币的建议;金砖国家也提出建立金砖货币的构想,等等。

  第三,未来亚洲国家可效仿欧洲创设欧元的模式,建立一种亚洲货币,以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治理结构。这个问题,我在2022年上半年的论坛中就提出来了,当时的主要想法是:21世纪被称为太平洋世纪,亚洲的崛起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的发展格局、治理结构等,并已在区域内形成紧密联系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也不断提高,客观上需要亚洲创设一种与自身贸易、经济规模、投融资服务等相匹配的结算货币,以进一步促进区域内贸易、投融资等融合发展,使分工合作进一步合理化。

  这是一项建议,也是一个愿景,如果未来能够实现的话,相信全球将会逐步形成三种主要货币,美元、欧元、亚元三分天下,三足鼎立,大约各占30%左右,从而构成三角三边的平衡结构,使国际货币体系、金融治理更加合理、稳定;再配有英镑、加元、瑞士法郎等一些主权货币,会更加全面、平衡、完善。在这样的结构体系下,相信可以减少或避免货币一家独大而形成的金融不稳定,更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

  长远来看,国际货币体系、金融治理结构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础上组建世界中央银行,创造全球公认的储备资产,发行世界货币。这种构想实际上在1944年讨论布雷顿森林体系时就曾提出来过,说明这始终是困扰全球金融治理的一个重大问题。这相当于把欧洲央行的模式照搬复制到全球实行。到那时,相信国际货币体系、金融治理结构才能真正走向大同。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