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学家圈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韩文秀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备受瞩目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是做好202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做好各项经济工作,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绩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一年来,走过的历程很不平凡,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预计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5%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30%。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同时,生产供给稳定增长,工业稳中有升,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的国家。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经济外交成果丰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前11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外国人来华经商旅游明显增多。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10月份以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房地产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呈现出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全国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两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正在得到有效缓解和管控,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我国粮食安全底气更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实践再次证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这是全党上下形成的最大共识。2024年二、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准确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拓进取、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保护主义上升,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们面临的都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发展壮大的,我们要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底气。
二、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多优势和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一是基础稳。我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很大,产业配套能力强,供给和需求都能够支撑国内大循环,这是我国经济能够行稳致远的基本依托。二是优势多。我国拥有大部分国家所不具备的多方面优势,既在“量”上有大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也在“质”上有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社会稳定优势,还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制度优势,这些优势支撑了我国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同我国经贸合作需求持续上升,彰显出我国的国际地位优势。三是韧性强。我国企业敢闯敢拼、经营灵活,人民群众勤劳智慧、百折不挠,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极强。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居民储蓄率高、产业结构齐全,经济体系抗风险、防冲击的能力强。四是潜能大。我国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已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创新发展的基础扎实。城镇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人均基础设施拥有量低于发达国家,扩大内需的潜力很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效应会持续释放,将对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总的看,我国发展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通过改革发力、政策给力,把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三、做好经济工作要统筹好一些重要关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必须统筹”的规律性认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既是对以往经济实践的总结,也是对今后经济工作的指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就越有效。因此,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不断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完善市场规则并带头遵守规则,着力矫正市场失灵,规范竞争秩序,使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大舞台。有所不为,就是要防止对微观主体活动的不当干预,不搞地方保护主义和自我小循环。
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我国产业体系完整,供给能力超强,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货物出口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但当前我国内需不足,外需受到国际上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要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促进供求平衡。一方面,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进有退、有增有减、有保有压,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另一方面,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这样才能夯实做大国内大循环,更好带动和引领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培育壮大数智结合、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时,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是新质生产力的载体和沃土,要加快运用先进技术、前沿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家底厚实了,积累了规模巨大的资产,也形成了较大规模负债。推动经济发展,需要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对各种存量资源要心中有数,统筹加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善于通过盘活存量来带动增量。要持续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减轻利息负担,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央行再贷款资金收购和处置存量商品房,各类产业园区要盘活存量闲置低效土地,等等。可做的文章很多、可挖的潜力很大,这样就能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我国具有巨大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和产业配套能力,能够为提升质量、做优做强创造有利条件。大,本身也是一种强。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有很高的要求,我国发展的任务还很重。要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用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和领先技术,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四、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党中央明确,202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2025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为此,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也就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用好税收、赤字、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政策工具,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当前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特别是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赤字规模,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拉动。同时,政策着力点要更加精准,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重点领域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用好转移支付政策和资金,加强动态监测、分级预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在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要适时降准降息,用好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充分满足有效资金需求,推动资金充分流向实体经济,助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引导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要以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统筹谋划经济工作,防止政策相互掣肘。要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各地区各部门无论出台经济政策还是非经济性政策,都要主动评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形成各方面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促进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协同,消除“中梗阻”,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五、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要抓好九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情况下,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我国消费率较低,尤其服务消费占比低。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多措并举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稳住大宗商品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扩大服务消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大力支持发展更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用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完善技术、环保、安全、能耗等标准,促进“新三样”等优势产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巩固提升国际竞争优势。
三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出台更多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改革举措。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规范算法、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协同构建完善全国社保基金、保险、年金、理财等“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要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落实好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部署,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方面,着力释放需求,因城施策落实好各项政策,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方面,着力改善供给,在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加快转型发展。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建设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充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推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势头,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央地协同合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六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严守耕地红线,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目前,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75%左右的粮食产量、90%左右的粮食调出量,要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妥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七是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我国经济大省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区生产总值前10位的经济大省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0%以上,前10位工业大省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前10位外贸进出口大省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要强化对经济大省的土地、能源、环境、数据等要素保障,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更好发挥比较优势。
八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超过12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对国际社会承诺目标,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全球1/3以上,近年来为全球提供了60%的风电设备、70%的光伏组件和超过70%的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美丽中国。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我国“沙戈荒”面积广阔、太阳能风能资源富集,要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九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政策要推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的局面。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和及时应对社会安全事件。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