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战略投资者认定扩围 持续激发锁价定增市场活力

  • 资讯
  • 2025-02-05 07:34:03
  • 5

战略投资者认定扩围 持续激发锁价定增市场活力

  公募基金等财务投资者是定增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允许公募基金等财务投资者参与定价类定增(即锁价定增)项目,将给定价类定增项目带来更多资金,有助于提升定价类定增市场的活跃度、扩大定增市场规模

  ◎记者 高志刚 郭成林

  近期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此前,A股市场在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增的身份认定上较为严格,机构投资者“望门而难入”。数据显示,近5年,战略投资者锁价定增成功案例可谓凤毛麟角。

  “允许机构投资者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定增,而且还拓宽至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将为并购市场提供更为丰富的资金来源,进一步提升并购重组的活跃度。”某券商投行资深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战略投资者锁价定增不易

  2020年2月,再融资新规出台,激活了沉寂多年的定增市场,尤其是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定增可打“八折”,锁定期缩减至18个月,令此类定增数量一度井喷。

  但是,随着对战略投资者的监管要求从严,这类定增迅速降温。数据显示,近3年(2022年至2024年),A股发行锁价定增项目从82个降至21个,合计募资从1318.65亿元降至不足400亿元,锁价项目占定增市场比例也从25%下滑至18%,锁价定增市场规模整体呈下行态势。

  2021年以来,战略投资者锁价定增成功案例少之又少,仅先导智能、德邦股份等不足20家公司推进实施。

  为确保定增项目通过,一些上市公司修改了再融资方案。如“定增新规战投第一单”凯莱英将锁价引入战略投资者修改为询价定增,认购对象也由高瓴资本“唯一认购”修改成“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上述投行人士分析称,从锁价定增成功案例来看,战略投资者多为知名大型企业,且在业务上与上市公司强关联、强协同。而且,很多战略投资者具有国资背景,锁定期均为36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锁价定增成功案例中,战略投资者也不全是产业投资人。

  2024年7月12日,中国核电计划定增融资不超过140亿元,其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称“社保基金会”)认购120亿元,控股股东中核集团认购20亿元。这是社保基金会首次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

  2个月后,国投电力发布公告称,将向社保基金会发行A股股票,拟募集资金不超过70亿元,用于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公司表示,社保基金会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本次发行。

  持续激发定增市场活力

  方案的发布实施,会给定增市场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中金公司表示,公募基金等财务投资者是定增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允许公募基金等财务投资者参与定价类定增(即锁价定增)项目,将给定价类定增项目带来更多资金,有助于提升定价类定增市场的活跃度、扩大定增市场规模。

  “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将为定价定增市场注入新活力,叠加并购重组相关政策推动,定价融资收购类及定价配套融资类项目占比或将提升。”申万宏源表示。

  2024年以来,并购重组利好政策频发。尤其是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后,资本市场积极响应,并购重组市场活力迸发。2024年全市场共发生并购重组案例千余起,尤其进入2024年下半年,并购重组明显提速。同时,新兴产业成为并购重点领域。

  Wind数据显示,按增发预案首次披露日统计,2025年以来,纳睿雷达、梦网科技、爱柯迪、南京公用等10家公司宣布通过定增收购资产,而去年全年仅有60多家公司发布定增重组预案。

  并购重组的进一步活跃也为配套融资类定增项目带来新机遇。以地铁设计为例,1月20日晚公司发布重组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向广州地铁集团购买其持有的广州地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

  自2024年6月“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新增并购案例涌现。截至当年末,科创板共新增披露近60单产业并购,同比增长1倍,交易金额超130亿元。其中,既有“硬科技”企业横向扩张,如希荻微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诚芯微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也有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科创板并购重组案例渐次落地。

  进入2025年,科创板又现定增重组案例。1月21日晚,纳睿雷达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天津希格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预计2025年定增市场的最大机遇,来自新质生产力相关公司的配套融资项目。”一位业内人士说。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