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助力打造中国储能装备产业链

  • 情感
  • 2025-02-12 07:34:04
  • 7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助力打造中国储能装备产业链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助力打造中国储能装备产业链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助力打造中国储能装备产业链

◎记者 俞立严 谭镕

继生产电动车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之后,特斯拉在中国的第二座超级工厂正式投产。

2月11日上午,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仪式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首台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从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成功下线,标志着特斯拉在华业务步入新阶段。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表示,这是特斯拉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将有更多特斯拉的产品从中国走向世界,也标志着临港储能产业新赛道全产业布局的全面启动。“特斯拉汽车在临港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中国的产品、临港的产品,在世界上是富有竞争力的。”

特斯拉公司能源与充电业务副总裁麦克·斯耐德(Mike Snyder)表示:“我们致力于打造能源产品与电动车协同,来实现我们的愿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庆祝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它将于本季度开始产能爬坡,助力特斯拉开拓更多市场。 ”

业内专家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从电动车到储能系统,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有望掀起新一轮鲶鱼效应,以上海为起点,打造中国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产业链。

特斯拉增速最为迅猛业务:

预计年产能将达1万台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工厂主要产品为特斯拉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预计年产能将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1吉瓦时=1000兆瓦时)。业内专家表示,这将极大地提升特斯拉在全球储能市场的竞争力。

特斯拉有关人士对记者介绍,Megapack储能系统每台机组可存储超过3.9兆瓦时的能源,足以满足3600户家庭1小时的用电需求,也能够驱动65辆特斯拉Model 3后轮驱动版电动车满电行驶。

从2015年开始,特斯拉在美国推出家用储能电池Powerwall和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分别面向家用储能市场和商业、工业储能市场。特斯拉储能产品目前遍布全球超过65个国家和地区,是特斯拉增速最为迅猛的业务之一。

根据特斯拉公布的最新财务数据,2024年公司储能业务收入达到100.86亿美元,同比增长67%。这一增长幅度远高于公司整体营收的增长率,表明储能业务已成为特斯拉的重要增长极。同时,特斯拉储能业务的毛利率在2024年也有所提升,由18.9%提高至26.2%。

特斯拉创始人、CEO埃隆·马斯克此前表示,可再生能源的未来有赖于大规模储能。特斯拉Megapack储能系统可以支持高达千兆瓦时规模的低成本、高密度公用事业及商业项目。灵活性也是Megapack储能系统的一大特点,它随时能与电池模块、逆变器和温度系统集成安装,帮助电网更加稳定、可持续运行。

储能临港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助力上海打造储能产业链

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中国速度”,助力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高地。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则成为推动上海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又一重要力量。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处长陆瑜告诉记者:“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的顺利投产,再次验证了临港速度。整个项目建设从拿地到投产用时9个月,比之前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又缩短了3个月,是整体服务效率的又一次革新。”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到2026年,上海要建立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产业链,打造2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培育10家以上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优质企业,力争应用规模80万千瓦以上,储能削峰初见成效,带动产业规模近千亿级。到2030年,引育结合形成千亿级规模领军企业,力争应用规模超过200万千瓦,实现尖峰负荷全削减,带动产业规模再翻番。

“2024年,临港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20万辆。储能供应链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重合度较高。临港良好的汽车供应链体系能快速帮助储能项目投产、上量。临港已经集聚一批链主型储能企业,能够较好带动产业链发展。”陆瑜说,临港拥有良好的道路交通优势和国际港口海运优势,能够便捷推动产品运向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未来3年到5年,上海临港将会形成一个500亿元级别的相关产业集群。

行业人士:

特斯拉新一轮“鲶鱼效应”值得期待

“特斯拉储能工厂,有望复制引进国际汽车产业企业的成功经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储能分会副秘书长张健对记者说,以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为代表,用市场换技术,带动本土产业链发展,可以实现多赢。特斯拉新一轮“鲶鱼效应”值得期待。

目前,除了特斯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也正在积极布局储能新业务。“天恒”是宁德时代发布的全新储能产品品牌,产品为标准20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储能系统能够实现首五年容量零衰减,首5年功率零衰减。

阿联酋能源公司马斯达尔日前宣布,宁德时代成为全球最大太阳能和电池联合储能项目阿联酋RTC的首选电池储能系统供应商。该项目总投资超60亿美元,包括总容量达19GWh的电池储能项目以及5.2GW的光伏项目。宁德时代将在此次合作中提供其天恒电池储能系统。

比亚迪也在储能赛道上全力出击,不断扩展其产品线,助推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比亚迪的魔方系统MCCube-T近期已经开始交付,并显示出显著的增长潜力。

张健分析,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的投产,可以促使国内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在此过程中,储能产品价格体系很可能会调整,短期对一些企业业绩有一定影响,但是从长期看,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对带动中国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特斯拉储能工厂的供应链一定会用到很多中国产业链企业的产品,我相信这也是上海引进特斯拉储能工厂项目的初衷。”张健说。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