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挖掘业绩新增长极 券商持续发力国际业务

  • 资讯
  • 2025-02-15 10:35:03
  • 2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挖掘业绩新增长极 券商持续发力国际业务

  挖掘业绩新增长极

  券商持续发力国际业务

  ◎记者 唐燕飞

  国际业务正在成为券商业绩的重要增长极,跨境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多点开花”。

  “跨境理财通2.0”券商渠道开闸以来,多家券商开户数均在2000户左右、单家券商客户跨境汇划资金接近2亿元;企业境外发行上市路径通畅,2024年共有156家企业成功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中资离岸债一级市场发行有所改善,券商迎来更大的展业机会……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券商国际业务热潮将起,头部券商国际业务盈利有望创新高。

  券商“跨境理财通”业务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

  首批14家券商试点“跨境理财通”业务已有两个多月。据悉,开通首月,中信华南、华泰证券、广发证券3家券商客户跨境汇划资金破亿元。截至2月上旬,深圳某大型券商客户跨境汇划资金接近2亿元,多家深圳券商开户数均在2000户左右。

  多家券商表示,2025年,将进一步优化“跨境理财通”业务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境内外协同。

  结合初期展业进展,多家券商将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准确性。中信华南表示,将根据上线首月业务的开展情况和客户反馈,对现有的内控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进一步加强中信证券华南、中信证券经纪(香港)等境内外子公司之间的协同合作,在产品研发、客户服务、风险控制等方面形成更紧密的合作机制。

  深圳某券商表示,总部对券商营业部“跨境理财通”开户数量下达了考核指标,营业部2025年将精细化服务大湾区上市公司、专业投资机构、个人客户等客群的跨境财富管理需求。

  目前,“南向通”产品吸引力较强。以中信证券App内的货币基金为例,一些南向通产品年收益率超过4%,不少大湾区投资者踊跃申购。

  业内人士认为, 2024年以来不少QDII产品限购,“跨境理财通”、互认基金有望填补部分QDII基金份额增长受限的市场空缺,券商“跨境理财通”业务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

  境外上市热有望延续

  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工作正在常态化、有序化、透明化推进,2025年境外上市热有望延续。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截至2月14日,今年以来约20家企业获得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

  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156家企业获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截至今年2月14日,123家企业在境外上市备案流程中。

  这将为中介机构带来丰富的业务机会。据悉,参与境外发行及上市的中介机构较多,包括保荐人及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境内外律师、行业顾问、存托银行等。目前,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头部券商均积极布局这一业务。

  以2024年港股IPO计算,同花顺数据显示,70家企业首发上市募资总额为875.33亿港元,新股上市费用为56.42亿港元,整体上市费用占募集资金比重约6.45%。

  2024年以来,券商纷纷加强境外投行团队建设,服务上市企业“走出去”、境外资本“引进来”。2024年12月12日,在中信证券2024年投资者开放日活动上,中信证券国际董事长李春波表示,中信证券将提速国际化业务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境外上市、中资离岸债市场承销、机构股票服务、股权衍生品等方面持续发力。

  发力中资离岸债承销业务

  中资离岸债承销也是券商境外业务重要发力点。券商在这块业务上与银行同台竞技。企业外债风险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24年中资离岸债市场共发行1298只债券,发行总规模约2359.73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约34%。从承销金额看,中资券商中,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承销额居前。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1月中资离岸债总发行规模折合约238亿美元(其中增发规模约8亿美元),环比增长近50%。

  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券商有望提供差异化服务,以债券承销为抓手撬动更多元化的业务。

  中国保险资管协会特邀研究员卜振兴表示,中资企业在离岸债券市场的整体发行规模明显回暖,这背后有双重原因:一是受益于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再融资需求,部分融资平台公司为拓宽融资渠道,将目光转向境外债券市场;二是美联储降息的情况下,境外中资美元债能够提供较高的票息收入及海外央行降息后潜在的资本利得,引导二级市场参与度提升,并推动一级市场发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