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从拍蒜断刀到法人限高:张小泉被执行31亿背后的家族企业治理黑洞

  • 创业
  • 2025-04-03 14:28:03
  • 4

  2025近日,控股股东深陷债务危机的消息引发市场震荡。根据公开信息,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及关联方因多起债务纠纷,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38亿元,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樟生被限制高消费。

从拍蒜断刀到法人限高:张小泉被执行31亿背后的家族企业治理黑洞

  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百年老字号的经营困境,更折射出资本扩张与品牌传承之间的深层矛盾。

  控股股东激进扩张埋雷  

  张小泉集团的债务危机根源在于其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的战略失误。富春控股由张樟生之兄张国标创立,近年来将大量资金投入物流、房地产等非主业领域,导致资金链断裂。

  截至2025年3月,富春控股对外担保未代偿金额高达44.86亿元,其持有的张小泉股份99.9%已被质押或冻结。这种“跨界扩张”模式,使得张小泉被迫通过股权质押、关联担保等方式为控股股东“输血”,最终陷入担保违约与债务逾期的恶性循环。

  从资本运作到品牌崩塌

  担保责任连环爆雷。张小泉集团为富春控股的5笔融资业务提供担保,涉及本金5.1亿元逾期,另有49.21亿元对外担保违约未代偿。根据《民法典》第681条,这种连带责任导致上市公司股份被轮候冻结,控股股东面临控制权变更风险。  

  品牌信任雪崩。2022年“拍蒜断刀”事件中,客服“菜刀不能拍蒜”的回应与高管对消费者切菜方式的指责,使品牌形象遭受毁灭性打击。2023年张小泉被商务部列入“限期整改”名单,叠加此次债务危机,消费者信任度彻底瓦解。  

  资本市场反噬。自2021年上市以来,张小泉股价从38.76元高位跌至当前15.25元(截至2025年4月3日),市值蒸发超32亿元。控股股东进入预重整程序后,投资者担忧若重整失败,48.72%股权可能被处置,引发控制权变更。

  老字号转型的警示样本  

  这场危机揭示了家族企业治理的致命缺陷。张氏兄弟通过复杂股权架构掌控集团,2024年的“二代接班”被质疑为债务危机下的家族自救,张樟生之子张新尧空降高管层,加剧治理结构的不稳定性。

  同时,张小泉重营销轻研发的战略偏差明显,其核心刀剪业务收入占比跌破50%,库存积压达1.65亿元,与早年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形成鲜明对比。

  刀刃向内的改革之迫

  对比建立CNAS实验室认证体系、稻香村借力国潮创新产品等成功案例,张小泉的教训印证:老字号焕新需平衡资本运作与匠人精神。商务部推动的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要求企业通过数字化营销强化消费者情感连接,而非沉迷高风险投资。

  当前危机或成“刮骨疗毒”契机——若能回归产品本质,重构“锋利耐用”的品质承诺,或可重现四百年匠心;若继续资本游戏,终将沦为历史尘埃。

  (注: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有话要说...